咨询电话:13391938091

首页>>新闻资讯>>考研资讯 >> 考研基础薄弱的考生,在大三备考阶段应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?
详细内容

考研基础薄弱的考生,在大三备考阶段应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?

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研考生,大三备考的核心目标是 “补短板、建框架、养习惯”,计划需兼顾 “针对性补基础” 和 “系统性推进”,避免因基础差而盲目刷题或赶进度。以下是分阶段、分科目、可落地的详细学习计划,适配大三全年(约 12-14 个月)备考周期:

考研基础薄弱的考生,在大三备考阶段.jpg

一、整体规划逻辑:分 4 阶段递进,拒绝 “一步到位”

基础薄弱考生的核心矛盾是 “知识漏洞多 + 学习效率低”,因此计划需遵循 “先扫盲→再深化→后应用→终冲刺” 的节奏,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 “最低目标” 和 “进阶目标”,避免焦虑。


阶段时间范围核心目标关键原则
基础夯实期大三上学期(9-12 月)补全高中 / 本科基础漏洞,搭建知识框架慢就是快,不追求刷题量,只追求 “理解透”
强化突破期大三下学期(3-6 月)深化知识点理解,攻克高频难点,开始专项训练针对性突破薄弱模块,拒绝 “全面撒网”
暑期集训期暑假(7-8 月)集中攻坚,整合知识体系,启动真题入门高强度 + 闭环复习(学→练→复盘)
冲刺预热期大四上学期初(9 月)对接真题,调整节奏,补全最后漏洞以真题为导向,回归基础,放弃偏题怪题


二、分阶段详细学习计划(含每日 / 每周任务)

第一阶段:基础夯实期(大三上学期,9-12 月)—— 核心:“扫盲”+“框架”

此阶段是挽回基础差距的关键,重点针对英语、数学(考数学的同学)和专业课的 “入门级知识”,政治暂不启动(时效性强,早学易忘)。

1. 每日固定任务(共 4-5 小时,利用课后 + 晚自习)


时间段科目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
19:00-20:00英语背 50 个考研高频词(用《红宝书》附录 “高频词表” 或 Anki 卡包)+ 复习前一天单词(艾宾浩斯曲线)
20:10-21:40数学 / 专业课数学:啃教材(同济高数 / 线代、浙大概率论),每天 1 节,吃透例题 + 课后基础题(只做奇数题)
专业课:通读参考书 1 章,画思维导图框架(只写大标题,不填细节)
21:50-22:30复盘总结记录当天不懂的知识点(如 “高数极限的等价无穷小不会用”),标注在教材对应位置;规划次日任务
2. 每周重点任务
  • 英语:周末用 1 小时整理本周单词中的 “熟词僻义”(如 “course” 除了 “课程” 还有 “航向” 义),写在笔记本上。

  • 数学:每周日花 2 小时复盘本周学的章节,用 A4 纸默写公式、定理(如导数公式、极限四则运算法则),错漏处红笔标注。

  • 专业课:每周梳理 1 次思维导图,补充 “章节间逻辑”(如 “管理学中计划与组织的关系”)。

3. 阶段目标(12 月底前完成)
  • 英语:背完考研高频词(约 2000 个),能识别真题中的基础长难句(主谓宾结构)。

  • 数学:过完 1 遍教材,基础题正确率≥60%,公式定理能默写 80%。

  • 专业课:通读 1 遍参考书,搭建完整的 “学科框架”(如历史学的 “古代史 - 近代史 - 现代史” 时间轴)。


第二阶段:强化突破期(大三下学期,3-6 月)—— 核心:“补弱”+“专项”

此阶段需针对基础期暴露的漏洞 “精准打击”,同时开始接触 “进阶知识点”,避免停留在 “入门级”。

1. 每日固定任务(共 5-6 小时,利用课余 + 周末)


时间段科目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
7:30-8:30英语背 30 个中频词 + 复习旧词;每天 1 句长难句拆解(用《考研真相》基础版的 “逐句图解” 学方法)
9:00-11:00数学听基础班网课(推荐汤家凤 / 武忠祥,侧重讲基础题),每节课后做对应 “专项练习”(如 “极限专项 20 题”)
14:30-16:30专业课精读参考书 1 章,补充思维导图细节;做 “章节基础题”(从目标院校真题中摘选基础题)
19:00-20:30英语 / 数学英语:做 2005 年前真题阅读(只做 Text1-2,每篇花 20 分钟,做完后逐句翻译)
数学:整理当天错题,写清 “错误原因”(如 “公式记错”“步骤遗漏”)
2. 每周重点任务
  • 英语:周末总结 1 次长难句拆解方法(如 “找连词→分从句→找主干”),用 3 个例句实践。

  • 数学:每周攻克 1 个薄弱模块(如 “中值定理证明”“线性方程组求解”),集中做 20-30 道专项题。

  • 专业课:每周找 1 个 “跨章节知识点”(如 “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交叉应用”),用 1 页纸写清逻辑。

3. 阶段目标(6 月底前完成)
  • 英语:背完中频词(约 1500 个),2005 年前阅读正确率≥50%,能独立拆解简单长难句。

  • 数学:听完基础班网课,专项题正确率≥70%,错题本整理≥300 题(按模块分类)。

  • 专业课:精读 2 遍参考书,思维导图填充 80% 细节,能回答 “章节核心问题”(如 “简述 XX 理论的内容”)。


第三阶段:暑期集训期(7-8 月)—— 核心:“整合”+“真题入门”

暑假是 “无干扰备考黄金期”,基础薄弱考生需利用这段时间 “集中补漏 + 首次接触真题”,避免后期时间紧张。

1. 每日固定任务(共 8-10 小时,全时段投入)


时间段科目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
7:00-8:00英语背 20 个低频词 + 复习旧词;1 篇真题阅读(2006-2010 年,每篇 30 分钟,做完后对照解析精读)
8:30-11:30数学听强化班网课(侧重 “解题技巧”,如 “极限的等价替换技巧”);做《660 题》基础篇(每天 20 题)
14:00-17:00专业课做目标院校真题(2010 年前,只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);整理 “高频考点” 笔记(如 “重复出现的简答题”)
19:00-21:00英语 / 数学英语:整理阅读错题,总结 “错误类型”(如 “细节题定位错”“主旨题理解偏”)
数学:复盘当天《660 题》错题,重做 1 遍错题
21:10-22:00政治启动听徐涛 / 腿姐基础班(每天 1 节,只学马原、毛中特基础内容);做《1000 题》对应章节基础题
2. 每周重点任务
  • 全科复盘:周日花 3 小时总结本周各科进度,用 “进度表” 标注未完成内容(如 “数学概率论还剩 2 章”),调整下周计划。

  • 真题分析:每周分析 1 套专业课真题,统计 “考点分布”(如 “管理学中‘组织设计’考了 3 次”),标注在参考书目录上。

3. 阶段目标(8 月底前完成)
  • 英语:背完所有考研词汇(约 5500 个),2010 年前阅读正确率≥60%,掌握 3 种阅读题型技巧。

  • 数学:做完《660 题》基础篇,强化班网课听完,错题本补充至 500 题,能独立做中等难度题。

  • 专业课:做完 2010 年前真题基础题型,总结出 “高频考点清单”,能完整回答简答题。

  • 政治:学完马原、毛中特基础,《1000 题》基础题正确率≥60%。


第四阶段:冲刺预热期(9 月)—— 核心:“对接真题”+“调整节奏”

此阶段需正式进入 “真题模式”,同时根据自身薄弱点 “最后补漏”,为 10 月后的冲刺做准备。

1. 每日固定任务(共 7-8 小时)


时间段科目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
7:30-8:30政治背《核心考案》考点(每天 1 节);做《1000 题》强化题(20 题 / 天)
9:00-11:00数学做 2011-2015 年真题(每天 1 套选填 / 1 套大题),做完后逐题分析,标注 “未掌握的知识点”
14:00-16:00英语做 2011-2015 年真题(每天 1 套阅读 + 1 篇翻译),总结 “翻译得分技巧”(如 “拆分长句”)
16:10-18:00专业课做 2011-2015 年真题(完整 1 套,3 小时内完成);对照答案批改,红笔标注 “答漏的得分点”
19:00-20:30补弱专项针对当天真题暴露的漏洞,集中复习(如 “数学积分计算错→重练 10 道积分题”)
2. 阶段目标(9 月底前完成)
  • 全科:完成 2011-2015 年真题 1 轮,明确 “最薄弱模块”(如 “英语翻译”“数学线代”)。

  • 补漏:针对薄弱模块集中训练,确保基础题型(占真题 70%)不丢分。

  • 节奏:适应 “考研时间作息”(如上午考数学 / 政治,下午考英语 / 专业课)。


三、基础薄弱考生的 “避坑” 与执行技巧


1. 拒绝 “盲目跟风”,聚焦 “自己的薄弱点”

  • 不要照搬学霸计划:学霸基础好可快节奏刷题,你需多花时间 “啃教材、拆例题”,比如别人 1 周学 1 章数学,你可 2 周学 1 章,但必须保证 “学 1 章会 1 章”。

  • 资料不在多而在精:英语认准《红宝书》+《考研真相》,数学认准 “教材 +《660 题》+ 真题”,专业课认准 “目标院校参考书 + 真题”,避免买 10 本资料却一本都没吃透。

2. 用 “闭环学习法” 提高效率(基础薄弱必用)

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必须完成 “学→练→复盘→纠错”4 步:

  • 学:听网课 / 读教材,理解知识点;

  • 练:做 10-15 道基础题,检验是否学会;

  • 复盘:总结 “这部分知识点的常见考法”(如 “高数导数常考切线方程”);

  • 纠错: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,标注 “错误原因 + 正确思路”,每周重做 1 次。

3. 平衡 “本科课程” 与 “考研备考”

  • 本科课程不挂科是底线:上课认真听重点,作业快速完成,把时间集中在 “考研核心科目” 上,避免因挂科影响毕业(无法读研)。

  • 利用 “碎片化时间”:课间 10 分钟背单词,排队时用 Anki 复习公式,避免浪费零散时间。

4. 心态调整:接受 “慢进度”,拒绝 “自我否定”

  • 基础薄弱必然进度慢:比如别人 3 个月背完单词,你用 6 个月背完但记得更牢,反而更有利。

  • 每周给自己 1 天 “放松时间”(如周日下午休息),避免长期疲劳导致效率下降。


四、个性化调整建议(按专业分类)


  1. 考数学的专业(理工 / 经管等):基础期多分配 1 小时给数学,暑期重点攻克 “计算能力”(如积分、微分方程求解),避免因计算错丢分。

  2. 不考数学的专业(文学 / 法学等):把数学的时间分给 “两门专业课”,基础期多通读参考书,强化期多背 “名词解释 / 简答题”,注重 “知识记忆 + 逻辑表达”。

  3. 跨专业考生:专业课基础期提前 1-2 个月启动,先学 “目标专业的本科基础课”(如跨考教育学先学《教育学原理》本科教材),再看考研参考书。


总之,基础薄弱考生的大三计划核心是 “稳扎稳打,拒绝冒进”—— 宁可花 6 个月补好基础,也不要用 3 个月赶进度却漏洞百出。记住:考研是 “持久战”,基础越牢,后期越轻松,上岸概率也越高。


13391938091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咨询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