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研考生,大三备考的核心目标是 “补短板、建框架、养习惯”,计划需兼顾 “针对性补基础” 和 “系统性推进”,避免因基础差而盲目刷题或赶进度。以下是分阶段、分科目、可落地的详细学习计划,适配大三全年(约 12-14 个月)备考周期:

基础薄弱考生的核心矛盾是 “知识漏洞多 + 学习效率低”,因此计划需遵循 “先扫盲→再深化→后应用→终冲刺” 的节奏,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 “最低目标” 和 “进阶目标”,避免焦虑。
阶段 | 时间范围 | 核心目标 | 关键原则 |
---|
基础夯实期 | 大三上学期(9-12 月) | 补全高中 / 本科基础漏洞,搭建知识框架 | 慢就是快,不追求刷题量,只追求 “理解透” |
强化突破期 | 大三下学期(3-6 月) | 深化知识点理解,攻克高频难点,开始专项训练 | 针对性突破薄弱模块,拒绝 “全面撒网” |
暑期集训期 | 暑假(7-8 月) | 集中攻坚,整合知识体系,启动真题入门 | 高强度 + 闭环复习(学→练→复盘) |
冲刺预热期 | 大四上学期初(9 月) | 对接真题,调整节奏,补全最后漏洞 | 以真题为导向,回归基础,放弃偏题怪题 |
此阶段是挽回基础差距的关键,重点针对英语、数学(考数学的同学)和专业课的 “入门级知识”,政治暂不启动(时效性强,早学易忘)。
时间段 | 科目 | 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 |
---|
19:00-20:00 | 英语 | 背 50 个考研高频词(用《红宝书》附录 “高频词表” 或 Anki 卡包)+ 复习前一天单词(艾宾浩斯曲线) |
20:10-21:40 | 数学 / 专业课 | 数学:啃教材(同济高数 / 线代、浙大概率论),每天 1 节,吃透例题 + 课后基础题(只做奇数题) 专业课:通读参考书 1 章,画思维导图框架(只写大标题,不填细节) |
21:50-22:30 | 复盘总结 | 记录当天不懂的知识点(如 “高数极限的等价无穷小不会用”),标注在教材对应位置;规划次日任务 |
英语:周末用 1 小时整理本周单词中的 “熟词僻义”(如 “course” 除了 “课程” 还有 “航向” 义),写在笔记本上。
数学:每周日花 2 小时复盘本周学的章节,用 A4 纸默写公式、定理(如导数公式、极限四则运算法则),错漏处红笔标注。
专业课:每周梳理 1 次思维导图,补充 “章节间逻辑”(如 “管理学中计划与组织的关系”)。
英语:背完考研高频词(约 2000 个),能识别真题中的基础长难句(主谓宾结构)。
数学:过完 1 遍教材,基础题正确率≥60%,公式定理能默写 80%。
专业课:通读 1 遍参考书,搭建完整的 “学科框架”(如历史学的 “古代史 - 近代史 - 现代史” 时间轴)。
此阶段需针对基础期暴露的漏洞 “精准打击”,同时开始接触 “进阶知识点”,避免停留在 “入门级”。
时间段 | 科目 | 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 |
---|
7:30-8:30 | 英语 | 背 30 个中频词 + 复习旧词;每天 1 句长难句拆解(用《考研真相》基础版的 “逐句图解” 学方法) |
9:00-11:00 | 数学 | 听基础班网课(推荐汤家凤 / 武忠祥,侧重讲基础题),每节课后做对应 “专项练习”(如 “极限专项 20 题”) |
14:30-16:30 | 专业课 | 精读参考书 1 章,补充思维导图细节;做 “章节基础题”(从目标院校真题中摘选基础题) |
19:00-20:30 | 英语 / 数学 | 英语:做 2005 年前真题阅读(只做 Text1-2,每篇花 20 分钟,做完后逐句翻译) 数学:整理当天错题,写清 “错误原因”(如 “公式记错”“步骤遗漏”) |
英语:周末总结 1 次长难句拆解方法(如 “找连词→分从句→找主干”),用 3 个例句实践。
数学:每周攻克 1 个薄弱模块(如 “中值定理证明”“线性方程组求解”),集中做 20-30 道专项题。
专业课:每周找 1 个 “跨章节知识点”(如 “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交叉应用”),用 1 页纸写清逻辑。
英语:背完中频词(约 1500 个),2005 年前阅读正确率≥50%,能独立拆解简单长难句。
数学:听完基础班网课,专项题正确率≥70%,错题本整理≥300 题(按模块分类)。
专业课:精读 2 遍参考书,思维导图填充 80% 细节,能回答 “章节核心问题”(如 “简述 XX 理论的内容”)。
暑假是 “无干扰备考黄金期”,基础薄弱考生需利用这段时间 “集中补漏 + 首次接触真题”,避免后期时间紧张。
时间段 | 科目 | 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 |
---|
7:00-8:00 | 英语 | 背 20 个低频词 + 复习旧词;1 篇真题阅读(2006-2010 年,每篇 30 分钟,做完后对照解析精读) |
8:30-11:30 | 数学 | 听强化班网课(侧重 “解题技巧”,如 “极限的等价替换技巧”);做《660 题》基础篇(每天 20 题) |
14:00-17:00 | 专业课 | 做目标院校真题(2010 年前,只做名词解释和简答题);整理 “高频考点” 笔记(如 “重复出现的简答题”) |
19:00-21:00 | 英语 / 数学 | 英语:整理阅读错题,总结 “错误类型”(如 “细节题定位错”“主旨题理解偏”) 数学:复盘当天《660 题》错题,重做 1 遍错题 |
21:10-22:00 | 政治启动 | 听徐涛 / 腿姐基础班(每天 1 节,只学马原、毛中特基础内容);做《1000 题》对应章节基础题 |
英语:背完所有考研词汇(约 5500 个),2010 年前阅读正确率≥60%,掌握 3 种阅读题型技巧。
数学:做完《660 题》基础篇,强化班网课听完,错题本补充至 500 题,能独立做中等难度题。
专业课:做完 2010 年前真题基础题型,总结出 “高频考点清单”,能完整回答简答题。
政治:学完马原、毛中特基础,《1000 题》基础题正确率≥60%。
此阶段需正式进入 “真题模式”,同时根据自身薄弱点 “最后补漏”,为 10 月后的冲刺做准备。
时间段 | 科目 | 具体任务(基础薄弱专属) |
---|
7:30-8:30 | 政治 | 背《核心考案》考点(每天 1 节);做《1000 题》强化题(20 题 / 天) |
9:00-11:00 | 数学 | 做 2011-2015 年真题(每天 1 套选填 / 1 套大题),做完后逐题分析,标注 “未掌握的知识点” |
14:00-16:00 | 英语 | 做 2011-2015 年真题(每天 1 套阅读 + 1 篇翻译),总结 “翻译得分技巧”(如 “拆分长句”) |
16:10-18:00 | 专业课 | 做 2011-2015 年真题(完整 1 套,3 小时内完成);对照答案批改,红笔标注 “答漏的得分点” |
19:00-20:30 | 补弱专项 | 针对当天真题暴露的漏洞,集中复习(如 “数学积分计算错→重练 10 道积分题”) |
全科:完成 2011-2015 年真题 1 轮,明确 “最薄弱模块”(如 “英语翻译”“数学线代”)。
补漏:针对薄弱模块集中训练,确保基础题型(占真题 70%)不丢分。
节奏:适应 “考研时间作息”(如上午考数学 / 政治,下午考英语 / 专业课)。
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必须完成 “学→练→复盘→纠错”4 步:
考数学的专业(理工 / 经管等):基础期多分配 1 小时给数学,暑期重点攻克 “计算能力”(如积分、微分方程求解),避免因计算错丢分。
不考数学的专业(文学 / 法学等):把数学的时间分给 “两门专业课”,基础期多通读参考书,强化期多背 “名词解释 / 简答题”,注重 “知识记忆 + 逻辑表达”。
跨专业考生:专业课基础期提前 1-2 个月启动,先学 “目标专业的本科基础课”(如跨考教育学先学《教育学原理》本科教材),再看考研参考书。
总之,基础薄弱考生的大三计划核心是 “稳扎稳打,拒绝冒进”—— 宁可花 6 个月补好基础,也不要用 3 个月赶进度却漏洞百出。记住:考研是 “持久战”,基础越牢,后期越轻松,上岸概率也越高。